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报资讯】席慕蓉:生活是本教科书,把乡愁爱情人生,变成笔下的一首首诗

2023-06-20 04:58:48 来源:顶端新闻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席慕蓉《执笔的欲望》

1

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席慕蓉”。


(相关资料图)

这位因《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情闻名于世的女性,集诗人、散文家、画家三种头衔于一身。感性庄严,感动无数人。

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原名穆伦席连勃,为浩瀚大江河之意。

生逢战乱,她远渡台湾,终身把乡愁铭记心间,成就了终身传奇,风靡海峡两岸30年,浸染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今年4月19号,年逾七旬的席慕蓉回到“原乡”内蒙古自治区,在呼和浩特举办诗歌分享会。

她通过朗读《我折叠着我的爱》、《狂风沙》等六首诗歌,追忆了父母对故乡的思念,讲述了创作历程,以及蒙古族血脉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有记者曾采访席慕蓉,当初写下这些诗和散文,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

她一脸满足:“是生命的富足。”

乡愁、爱情和人生,是席慕蓉作品的三大主题。

以女性的视角和特有的细腻,思考、描述每个瞬间、每段时期的真情流露,波澜壮阔,温柔慈悲。

让人“推开窗看见光,看见精彩的绽放”。

2、无法割舍的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身为王族之后,席慕蓉5岁前会说流利的蒙语,唱蒙古歌。因战乱,儿时的她随家人辗转于重庆、南京、香港、台湾。

无论在哪里生活,席慕蓉都在父母的爱护下,有新衣穿,有学上,有可以旅行的假期,从未因颠沛流离,被剥夺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虽然对故乡饱含怀念,席慕蓉父母离开草原后再没回去,只对家乡念念不忘。

一天,在德国大学教授蒙文的父亲,看到有人割草,突然嗫嚅道,这个多像老家的草香。席慕蓉因这件事创造了家喻户晓的草原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中第一句就是: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在父母的熏陶下,席慕蓉笔下很多来自她对内蒙草原的想象。

38岁那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了二十年後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梦中绿树白花的七里香,盛开在遥远的记忆中,绽放在年龄渐长、阅世渐深的游子心田,郁香满园。

她的诗歌《出塞曲》被谱成歌曲,成为蔡琴首张个人唱片《出塞曲》同名主打歌。当代作家陆梅说:“纸上的故乡,心里的乡愁。在席慕蓉的诗、文里,乡愁是一首唱了再唱的出塞曲。”

在成长的岁月里,席慕蓉穿梭在不同国家和城市,不停变换语言,一直都是格格不入的“旁听生”。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落感,经常会做梦“回家”,却在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家乡缺席于少年生活,蒙古族血脉却得以传承,寻乡一直是她生活的重要部分。经过半生等待,1989年46岁的席慕蓉,终于回到原乡土地。

这个从蒙古血肉里分离开来的血肉,从蒙古骨头里裂变出来的碎片,在回来的那一刻,终于变成完整的生命,身份确定,找到归属。

乡愁是她的执念,是她的创作源泉,也是她人生的重要注脚。

悠长的寻乡之路,席慕蓉不停接受观念、文化的洗礼,串联起往昔的生活与记忆。

《鲁豫有约》中,席慕蓉说父亲是在自己见到家乡的第9个年头去世的。虽然相隔德国、台湾两个时空,这9年却是她与父亲的黄金时光。

每年她都要将在原乡所闻所见传达给父亲,联系两个人的除了血缘,还有对于远方故乡的共同怀念。

无论身处何方,家乡始终是游子们割舍不断的乡愁。有位旅居台湾的蒙古族老人,看了席慕蓉的画后,用不流利的汉语说,好像他的老家。

这位细腻女性笔下的乡愁感人至深,爱情也是千姿百态,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婚姻。

3、宽容绝对的爱情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台湾著名诗人痖弦说:“现代人对爱情开始怀疑了,席慕容的爱情观似乎在给现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

在席慕蓉的诗歌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初恋的甜蜜,离别的无奈,重逢的喜悦,她笔尖流淌着爱情的一千种样子。

那些关于青春、成长、别离的文字,或憧憬、或惆怅、或愉悦、或辛酸,宛若开而不落的花朵,在心灵的最幽微处,尽情绽放。

文字如此唯美动人的女诗人,长了一张典型蒙古人的脸,期盼一份绝对宽容,绝对真挚,绝对无私的爱情。

她说,假如世界无法找到这样的爱,就让它永远存在我的心中。就在此时,一位温柔敦厚的男子,来到她身边。

那是1963年,席慕蓉在比利时进修油画,与同去留学的物理学霸刘海北相识。这个男人爱猫,有好听的男低音,不仅知识渊博,还体贴善良。

不知不觉,席慕蓉坠入情网。

恰巧刘海北重感冒,她抓住机会煮了一锅粥,轰动整个男生宿舍,也“迷惑”住这个老实人。实际上席慕蓉根本不爱做饭,只表现了那么一次,就把刘海北“骗”到手。

婚后夫妻二人回台湾定居,在一间不起眼的乡村平房度过了十年平淡温馨的惬意时光。

这世上最美好的事之一,不过是被一人懂,有人分享生命的美妙与感动。

刘海北是席慕蓉最忠实的读者,料理家务管教子女,无条件支持妻子写作。

妻子出名后,他被很多人称为“席先生”,也只是微笑着纠正“鄙姓刘”,那篇妙趣横生的《家有名妻》,更独有一份对席慕蓉的挚爱:

“常有人问我太太比自己出名是不是很不好受。其实现在已经是什么时代了,任何人都有不幸出了名的机会。就我个人来说,除了不能忍受给我冠上妻姓之外,很以拥有名妻为乐。”

如果说父母是席慕蓉少年诗意人生的向导,家庭则是她写意人生的守护。

席慕蓉说自己是幸运的女子,丈夫的包容、大度,让自己想写诗就写诗,想画画就画画,才有了今天。丈夫在一生中所牺牲、付出和默默承受的,是真真切切绝对的爱情,让自己非常感谢:

“愿天长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

爱情贯穿席慕蓉的字里行间,被人们所喜爱,然而她抒情灵动关于人生的感悟,也为人称颂。

4、平凡幸福的人生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生命的单纯与温柔我相信 所有的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初二那年,《古诗19首》成为席慕蓉启蒙读本,进而走上写诗的道路。高二那年,她的一首名为《粉笔·黑板》的小诗,在正式刊物发表。

虽以绘画作为专业,长大后的席慕蓉却坚持诗歌创作。

她与琼瑶、三毛是同时代人物,她们的作品都风靡一时,然而席慕蓉是三人中最平和、亲切,离我们最近的那一个。

她的文字浅显易懂,极具诗意的美好、人生的哲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无遗憾,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她于尘世中看到万物之美,于平凡中感悟生活的丰盈:

“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

蒋勋说:“席慕蓉的散文与诗,在华文书写的世界,为许多人喜爱,带给读者安慰、梦想、幸福的期待。”

创作诗集《七里香》,是席慕蓉一生最安稳、恬淡的时刻。

读书、恋爱、结婚、生子,是她灵感所在,那时的她文字敏锐心思温婉,《七里香》中的白描插画,也是哄孩子睡觉时所画。

《一颗开花的树》是席慕蓉写的现代诗,美丽动人,极具画面感,被收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语文教科书的课文。

有多人以为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

席慕蓉笑道,她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诗,这首与爱情无关。只是她看到一棵真实的开花的树而写。

当时她在新竹师院教书,经常要乘火车经过苗栗,山洞有很多。有一次回头,她在崖上看到一棵开花的树,那是日本人种的油桐。

生活中的一花一叶,都能给她带去感动,让她饱含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问及席慕蓉写诗的历程,她对记者说:

“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

5

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

席慕蓉认为,生命是一次悠久的学习过程,生活就是我们的教科书。

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得到一个答案。如果我们会遇到两种、三种甚至是很多种不同的文化,那么请记住,这些都是加法、乘法,绝不是减法、除法。

叶嘉莹这样评价她:“席慕蓉以她最敏锐的感觉、最诚挚的感情使我‘原形毕露’”。

张晓风对她赞叹有加:“人类活得如此粗疏懒慢,独有一个女子渴望记住每一刹间的美丽。”

席慕蓉,是一首可以读一辈子的诗歌。

她历经战乱流离,从草原奔向孤岛,阅尽沧桑辉煌,于废墟之上重建信仰。

她渴望自由,也坚信安定与幸福,赞叹平凡生活的情义深长。她至情至性,饱尝命运苦涩仍能歌颂生活。

她说:“我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星空,直面生命的狂喜与刺痛。”

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留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关键词:

上一篇:aci国际注册营养师考题_aci国际注册营养师-新动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