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籓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明史》上对他的评价来看,几乎是个没有缺点的皇帝,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借用朝鲜史书《李朝世宗实录》中,当时的朝鲜国王指责朱瞻基的话:"不明之君在上,宦官用事,则虽中朝之臣尚且畏缩,况在海外之国,岂可守正而不事之哉!"来看,朱瞻基也是有"不明"之处的。
在朱瞻基登基之前,对外,他的祖父明成祖朱棣在明朝能承受的军事、财政范围内把能拿下的都拿下了,明朝的疆域扩充到最大,其时,明朝在整个东亚、东南亚一片区域几乎无敌,对内,朱棣时期完成了花费巨大的迁都北平工程和整修大运河的工程。
盛世的皇帝该怎么做?不用到处折腾了,朱瞻基出过一次塞,亲自率军击败了来犯的蒙古人,基于财政压力,撤回了在安南的明军,还曾亲自率军平定了在山东就藩的亲二叔朱高煦的叛乱,除此之外,朱瞻基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按照太平天子的要求来进行各种玩乐了,本文就阐述下朱瞻基在位期间的三大爱好和后续影响。
前面所讲朝鲜国王指责朱瞻基的原因就是明朝派到朝鲜公干的宦官在当地横行不法,而且因为有皇帝朱瞻基撑腰,几乎是毫无顾忌。这还仅仅只是其一,朱瞻基还公开的培养宦官的学识和理政能力,在他执政时期,首开先河的创立了专门培养宦官的教育机构"内书堂"。
培养出来有能力帮助皇帝的有文化的大批宦官后,朱瞻基委派他们到全国各地去担任镇守、监军、采办要职,还让宦官担任出使他国的使臣,更不要说赋予了未来明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最重要的干政权力"批红权",所以后人评价明朝"宦寺之盛,自宣宗始"。
出去为朱瞻基办事的宦官所引起的沸腾民怨和官员集团的抨击他不知道吗?皇帝掌握天下事,没有他不知道的,可朱瞻基为什么依旧要重用宦官?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在皇宫中立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是祖制,还是全体文官集团认可和支持的祖制。
对于朱瞻基来说,这是不可忍受的,当臣权大于或者有超过皇权的时候,皇权必然要做出反击,朱瞻基选择的反击方式就是培养出一批学识不差于饱读诗书的文官、且是皇帝家奴、绝对忠于皇帝的宦官们来帮助自己处理朝政和繁琐事务,人为的隔开自己和文官集团的大部分接触。
官员们有事,先找相对应的管事宦官们办理,小事就直接办了,大事再让朱瞻基出来做最后仲裁,也相当于给文官集团制造了一个政治上的对手,分了他们的权,这样朱瞻基在皇权不落的情况下,还能随心所欲的干点其他的私事,明朝以后的皇帝除了特别勤政的,也大多都学习了朱瞻基的办法,不管宦官干政是好是坏,但的确是朱瞻基在明朝的首创。
朱瞻基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玩乐的皇帝,在民间有许多称号,比如"书画皇帝"、"蟋蟀皇帝"、"投壶皇帝"等等,还啥都爱玩:"斗鸡走马,园情鹚首,往往涉略"。还是用朝鲜史书上的记载为佐证:"帝好游戏,一旬不谒太后。且后宫争骺,宫人所出,潜相杀之"。
朱瞻基的最爱还是斗蟋蟀,他安排出宫做采办的宦官在民间大肆收集蟋蟀供他玩乐,还曾明令地方知府为他收集蟋蟀,以至于当时有笑谈:"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甚至还有百姓家庭因为无意间让被看管的蟋蟀死亡,导致家破人亡的情况出现。
朱瞻基还爱好出外射猎,并因此荒废政务,他在位时曾废掉元配皇后胡善祥,废后的原因根据《明史》的记载是胡善祥无子,但在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所著的史书《国榷》中却这样描述:"尝规上游猎,见忤坐废,贬号静慈仙师",如果属实,因被规劝少玩乐,多做事而废后,也算是一项黑历史了。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当时有位叫陈祚的御史就因为看不惯朱瞻基的行为上书劝谏,其中有:"帝王之学先明理,明理在读书。陛下虽有圣德,而经筵未甚兴举,讲学未有程度,圣贤精微,古今治乱,岂能周知洞晰?"之语,意思就是说,皇帝你不该沉迷游玩之事,要多读书理政。
结果陈祚的下场是全家被愤怒的朱瞻基抓起来关进监狱,全家被关了五年不说,陈祚的父亲还在监狱中死去,另一位叫做郭循的刑部官员因劝谏朱瞻基不要大修供其游玩的离宫,也被抓起来丢进监狱,两人都是直到朱瞻基死后才被他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放出来。
朱瞻基在位时,因他个人崇信藏传佛教,在当皇帝的十年中,几乎每年都要整修一座寺庙,根据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何孝荣先生所著的《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中所写:"朱瞻基及后妃在京城总共修建佛教寺院达九所,其中新建一所,重建六所,重修三所",此外,在地方上也新修了不少寺庙。
但朱瞻基的各种个人爱好就影响恶劣,花费大量的钱财游玩、修建娱乐场所,以及供养僧侣、修建寺庙都对朝廷的财政支出影响巨大,朱瞻基在位时,让郑和重开过下西洋,原因就是因为没钱用了,还把在安南的明朝大军全部撤回,原因也是因为没钱用了,维持在安南大军的巨额军费,治理当地,都需要海量的支出。
参考文献:《明史》、《明宣宗实录》、《万历野获编》、《国榷》、《李朝世宗实录》、《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等
其实在朱瞻基之前的明朝皇帝也有尊佛的,他的祖父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夺得皇位就离不开著名的黑衣和尚姚广孝的帮助,而姚广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修建的大量寺庙中选出来送给朱棣的,这些前辈皇帝都对佛教感兴趣,但他们也知道,治国理政才是皇帝的本分,尊佛只能是业余爱好。
这些和尚们跑到京城来陪朱瞻基研究佛法也是有好处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皇帝钦赐的封号,朱瞻基大量封授各种封号,仅宣德元年,就封赐了5位大国师、6位禅师,其后,继续大量封赐,封号也是多种多样:"番僧数等,曰大慈法王、曰西天佛子、曰大国师、曰国师、曰禅师、曰都刚、曰剌麻"。
为供养僧侣和修寺庙,耗资巨大不说,还要耗费庞大的人力和其它物力,全是由政府的财政来支出:"俱系光禄寺支待。有支酒馔一次、三次,又支廪饩者,有但支廪饩者",以至于《明史》中评价到:"及宣宗时则久留京师,耗费益甚"。
关键词: